美國比特幣挖礦中心化是行業新風險嗎?

來源:Bitcoin Magazine;編譯:白水,金色財經
劍橋另類金融中心 (CCAF) 的一項开創性研究表明,美國目前主導着比特幣挖礦市場,控制着高達 75.4% 的全球哈希算力。CCAF 報告稱:“美國已鞏固其作爲全球最大挖礦中心的地位(佔報告活動的 75.4%)。” 該報告基於對 49 家挖礦公司的調查,這些公司佔據了比特幣網絡近一半的哈希算力。
這種集中度相當於全球 796 艾哈希/秒 (EH/s) 算力中的約 600 EH/s,這引發了一個緊迫的擔憂:比特幣挖礦是否正在向美國過度集中?這會給這一新興資產的未來帶來哪些風險?
美國商務部長、Cantor Fitzgerald 前首席執行官 Howard Lutnick 最近分享了他對特朗普政府將美國定位爲比特幣超級大國的愿景的見解。 “對我來說,它就像黃金一樣,是一種商品,”盧特尼克在接受《比特幣雜志》弗蘭克·科瓦採訪時說道,並強調了比特幣2100萬枚的固定供應量。他概述了通過美國商務部投資加速器項目“加速”美國挖礦的計劃,該項目簡化了礦工建造離網發電廠的許可流程。“你可以在[你的數據中心]旁邊建造自己的發電廠。我的意思是,想一想,”他說。
這種親商立場推動了美國的挖礦熱潮,但CCAF的調查結果也揭示了一個弊端:中心化。多年來,比特幣愛好者一直擔心中國的主導地位,在2021年6月實施挖礦禁令之前,中國在全球算力中的佔比曾達到65-75%的峰值。《自然通訊》2025年的一項研究指出:“2019年,中國主導了全球比特幣挖礦,佔比特幣網絡總算力的65-75%。”當中國禁止挖礦時,算力在全球範圍內分散,許多礦場遷移到了美國,被能源充足且政策優惠的州所吸引。這一轉變導致市場回調了50%,但也爲年底130%的上漲鋪平了道路,展現了市場的韌性。
雖然中國歷史上算力的集中從未導致網絡濫用,但這一直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如今,由於美國掌握着75%的算力,類似的風險也隨之出現。特朗普政府對比特幣持友好態度,但未來的政府可能會變得敵對,利用中心化的算力來控制網絡。與中國的禁令不同,未來的美國政府可能會試圖監管或操縱挖礦,動用制裁等行政權力來審查交易——而挖礦的集中化又加劇了這種威脅。
美國的聯邦體制提供了一種潛在的保障。州和聯邦政府之間的權力劃分可以有效抵制聯邦政府的過度幹預。在挖礦活動活躍的州,官員和公衆可能會認爲操縱行業會損害比特幣的價值,從而影響投資者。這種抵制可以維護網絡的完整性。
美國貨幣制裁制度的弱化可能對我們有利。繼2022年俄羅斯國債被扣押後,一些與美國政策不一致的國家減少了對美國債券的購买,削弱了制裁中濫用的法定貨幣軌道。特朗普政府正轉向通過關稅來控制商品而非資金流動,這可能會降低貨幣審查的威脅。這一轉變爲比特幣贏得了時間,因爲中心化的算力可能很容易成爲聯邦幹預的軟目標。
盡管如此,美國比特幣愛好者必須保持積極主動。深化比特幣的普及,使其廣泛融入經濟和全球,可以阻止審查,因爲對網絡的攻擊會損害個人財富,引發強烈反對。歷史也表明,礦工在被迫流離失所時會適應——中國的禁令證明了這一點——但政府會吸取教訓。未來的美國政府可能不會禁止挖礦,而是試圖控制它,利用中心化。
比特幣行業正面臨一個關鍵時刻。美國擁有高達 75.4% 的算力,即使低至 50% 的估計也意味着巨大的中心化風險。我們應該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多元化,還是依靠美國的挖礦主導地位?隨着 Lutnick 愿景的逐步實現,比特幣擁躉必須確保這種主權貨幣無論由誰掌權,都能保持韌性。
標題:
地址:https://www.pressbased.com/post/12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