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新聞

孫宇晨的野心

By 田大俠的Web3江湖 2025-04-23 02:55
孫宇晨的野心

作者:田大俠(@Web3Donny)

2015年,杭州西湖畔,25歲的孫宇晨站在一群中國最成功的企業家旁邊。他是湖畔大學第一期最年輕的學員,周圍是馬雲、柳傳志、史玉柱等耳熟能詳的企業家。

那時的馬雲作爲中國第一代企業家登上《福布斯》封面,阿裏也完成美股史上最大IPO,向世界展示着中國商業的力量,風光無限。

第一屆湖畔大學合影

十年後,鬥轉星移,世事變幻。

2025年,當34歲的孫宇晨以"Crypto's Billionaire Builder"(加密領域的億萬富翁建造者)的身份登上《福布斯》封面,那個曾經站在商業巨人身後的年輕人,正悄然接過時代的接力棒。

這不是偶然,因爲在僅僅半個月之後,關於孫宇晨的另一件大事再次發生。

2025年,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式受理Canary Capital提交的現貨TRX ETF申請——這是全球首個以華人公鏈爲底層資產的ETF提案。

如果獲批,意味着波場TRON正式進入華爾街主流金融體系,而孫宇晨,將成爲第一個讓華人區塊鏈技術被全球傳統資本認可的創業者。

十年前,沒人能想到這個喜歡在微博上鬧騰的年輕人,會成爲加密世界最不可忽視的華人力量。

從二十多歲創業开始,從被質疑到被認可,他用十年時間證明了創業者堅守的價值。

他的野心體現在他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裏,正如他在推特上寫下的那句:

"Decentralization will prevail"。

這既是對行業的期許,也是對自己十年堅守的最好注解。

一、那些曾經豪言要改變世界的白皮書

翻开華人公鏈的編年史,滿目盡是折戟沉沙的故事。

量子鏈(QTUM),這個曾經被寄予厚望的"中國版以太坊",如今只剩下微乎其微的日活地址。它的創始人早已半隱退,在公开場合絕口不提當年的雄心。

小蟻(NEO)的境遇同樣令人唏噓。這個曾經的行業標杆,GitHub上的最後一次重大更新停留在好幾年前。就像它的中文名字"小蟻"一樣,漸漸消失在了叢林深處。

更不用說本體(Ontology)和維鏈(VeChain),它們都曾以解決實際痛點的承諾,在行業最狂熱的時期收獲無數擁躉,但是現在也已慢慢消散在這個行業。

這個行業的殘酷之處在於,它從不同情情懷,也從不相信承諾。那些曾經豪言要改變世界的白皮書,最終都敗給了最簡單的商業法則:是否持續創造價值,或者被遺忘。

而華人公鏈的興衰史,恰似一面鏡子,映照出這個新興行業最真實的生存法則。

波場TRON的故事截然不同,它不僅活過了三個完整的牛熊周期,從2017年創建,到2025年坐擁3億全球用戶,孫宇晨完成了一個幸存者的完美蛻變。

"我們活下來了,而且活得很好。"在最近的一場推特Space中,孫宇晨用平靜的聲音說道。

他的野心從不掩飾,讓華人區塊鏈技術站上全球金融舞台,這就是他的理想。

二、誰不想做點有理想的事情

天使投資人陳偉星曾投資過幣安、量子鏈、火幣、波場等多個區塊鏈項目,近期他在直播時聊到孫宇晨說道:

“以前的孫宇晨可能只想着賺錢,但是他現在真的想做點有理想的事情,如果中國有人愿意幹事情,他是最愿意幹事情的。”

拋开營銷的表象,孫宇晨在加密領域的布局可謂高屋建瓴。

他在加密領域的成就不僅體現在單一項目的成功,更在於他通過創新和業務整合,構建了一個龐大而多元的加密生態系統。

他的战略眼光和執行能力,使得火幣HTX、TRON、Poloniex、SunPump等平台和項目能夠協同運作,形成一個閉環的加密經濟體系。

這種整合不僅提升了各個項目的價值,也爲用戶提供了更豐富的服務和體驗。

當然除了商業成就,孫宇晨那些登上熱搜的營銷事件顯然讓他獲得了更廣泛的知名度。

他以624萬美元拍下天價香蕉的行爲藝術,繼續向世界吶喊區塊鏈的價值,這種看似張揚的舉動背後,也讓加密文化再次成爲大衆焦點。

他也能帶着全球網紅頂流“甲亢哥”Speed突襲Web3香港活動現場,在注意力經濟時代,擁抱年輕化的表達方式。

「甲亢哥」Speed與孫宇晨

正如他在採訪中強調的:"咱們這個行業需要被看見,更需要被理解。"

這種打破常規的營銷以及战略,同樣體現在他與特朗普家族的战略合作中。

三、讓加密貨幣成爲商業與政治的橋梁

2024年底,孫宇晨斥資7500萬美元成爲特朗普家族加密項目WLFI的最大投資人。

2024年11月26日,孫宇晨的個人簡介多了一個新頭銜:特朗普家族加密貨幣項目WLFI顧問。

很多人都开玩笑說,孫哥這步棋,下得精妙絕倫。

在全球範圍內,加密行業一直存在“圈層化”現象,許多項目只在小範圍內流通,難以觸達更廣泛的受衆。

而孫宇晨用他的方式,讓加密貨幣成爲商業與政治的橋梁,推動行業向主流邁進。

這一投資也標志着東西方加密文化的一次重要交匯。

WLFI作爲特朗普家族旗下的加密貨幣項目,代表了美國傳統資本對加密行業的認可和參與。而孫宇晨的加入,則爲這一項目注入了東方加密文化的視角和資源。

更耐人尋味的是,在市場劇烈波動的三月,WLFI的投資組合中,唯有TRX保持着盈利狀態,其它主流加密資產如以太坊都讓特朗普家族虧損嚴重。

與此同時,火幣HTX在他的運作下也逆勢崛起,按CoinGecko給的數據,火幣HTX 是唯一一個在Q1實現現貨交易額環比上漲的主流交易所——漲了11.4%。

四、總有人會老去,也總有人會年輕

在今年4月的香港區塊鏈大會上,孫宇晨與趙長鵬的會面頗具象徵意義。

趙長鵬作爲曾經的幣安掌舵人,如今因監管原因已卸下CEO頭銜,進入半退休狀態,他也發言感嘆,"這個行業終究是年輕創業者的舞台。"

這樣的場景在加密世界並不鮮見。李林在轉讓火幣控股權後逐漸淡出公衆視野;比特大陸的吳忌寒在經歷控制權之爭後轉向投資;以太坊聯合創始人Anthony Di Iorio甚至直接宣布"退出加密圈",另一位Vitalik也被社區詬病不再投入精力Bulid。這些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或多或少的开始隱退。

而孫宇晨卻始終活躍在一线,因爲他創業足夠早,你會發現,他才34歲,正是而立的年齡。

在加密行業,他早已取得了足夠大的成就,賺到了足夠多的錢,但他依然選擇奮鬥在最前沿。

五、湖畔的烙印,未來的承諾

從2015年湖畔大學成立之初,五年來馬雲的第一課的主題一直沒有改變,都是關於“使命愿景價值觀”。

在馬雲看來,“如果在湖畔三年之後,學員沒有使命感、不清楚什么叫愿景、什么叫價值觀,你就不能從湖畔畢業,你也永遠沒有畢業。”

這句話,十年後依然在孫宇晨的腦海中留有烙印。

這種長期主義的思維模式,在他每一個關鍵決策中都能找到痕跡。2014年,當IDG資本的"90後基金"被業界視爲笑談時,他是少數堅持到最後的創業者;2017年,波場成立之初,他的野心就是構建全球去中心化自由的體系;直到2025年TRX ETF S-1申請遞交美國SEC,他的堅守終於看到回報。

一切正如他10年前採訪所言:"企業家不能僅僅局限於自己的公司和項目,必須有大格局,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變整個行業。這也是我本人和項目一直在努力的方向——通過自身努力爲整個行業做出貢獻。"

正如他說:

"恐懼、敬畏、尊重——這是對監管的態度。”

“傳承、堅守、建設——這是對自己的要求。”

這是他的“野心”,也是他對長期主義的堅守。

誰能想到1990年出生的這個小孩,已悄然接過時代的接力棒(圖源:孫宇晨推特)

標題:

地址:https://www.pressbased.com/post/1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