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新聞

RWA的實質越來越清晰

By 道說區塊鏈 2025-02-14 02:03
RWA的實質越來越清晰

來源:道說區塊鏈

在前兩篇文章的末尾,有讀者提到了RWA生態中一個知名的項目Ondo。

這個項目出來很久了,但是最近非常引人注意,主要的原因是項目方准備推出自己的第一層區塊鏈Ondo Chain。

這個區塊鏈專門用來承載金融機構的RWA業務。

這個鏈的开發者包括貝萊德、Paypal、富蘭克林鄧普頓、谷歌雲等傳統的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巨頭。

更重要的是這個區塊鏈是個所謂的“混合鏈”:

它的節點完全是許可制的。也就是說什么機構有資格成爲節點完全由這個聯盟組織決定。用我們更熟悉的話來說,它就是個聯盟鏈。

看到這一點,我想起大概是4年前,我有一次上區塊鏈課程時,一位同學提出了一個質疑(大意是):

我們說比特幣是區塊鏈,因爲我們可以隨意下載它的錢包,可以接受任意人給我的轉账,也可以向任意錢包進行轉账。

如果沒有這些特點,就給我一個網絡用,我怎么知道它到底是不是區塊鏈?

比如我們現在用的淘寶,官方硬要說它運行在區塊鏈上,淘寶積分就是這個區塊鏈上的代幣,我怎么分辨得出來?

我記得我當時的回答大概是:

只有具備“去中心化”、“無需許可”、“抗審查”等這些特點的,在我看來才是區塊鏈,但凡不具備這些特點的統統都不是區塊鏈,不管別人稱它們是什么“鏈”。

還有一個更簡單的辦法可以判斷它到底是不是區塊鏈:

哪一天美國政府認爲XX系統威脅到了安全,能夠第一時間找到這個系統的負責人或者組織,然後把這個負責人或者組織叫去訓話,在那個負責人或者組織的指令下,一個月後那個系統就徹底關閉了。

凡是有這樣特點的系統在我看來都不是區塊鏈。

大家還記得臉書准備發行穩定幣最後一刻被叫停的往事吧?

同樣的道理,技術上美國政府也可以第一時間管控Ondo Chain。

所以用這個標准來看Ondo Chain,我覺得它根本就不算區塊鏈,它依舊是個傳統中心化的分布式系統,只不過這個系統是由若幹節點組成的系統。

在它的系統中,授權節點完全可以對交易進行攔截、對地址進行封殺。什么資產可以在上面交易、什么人可以交易什么資產都會受到嚴格的限制。

我們設想得更寬廣一些,在這個管控如此嚴格、美國背景如此濃厚的“區塊鏈”中,某些國家的資金敢進到這個系統交易嗎?

因爲即便可以進入交易,一旦某一天美國政府要求封鎖這個“區塊鏈”中某些國家的資產,這些國家一點辦法都沒有。

因此,單從金融資產的流動性上來講,這樣的系統還是有太多太多的限制,遠不如我想象中那個無界無邊的自由世界吸引人。

只有在運作上極盡所能的去中心化、抗審查、不管好人壞人都能用的資產才是全人類共同的資產,也只有這樣的平台才是全人類共有的平台。

只有這樣的資產、這樣的平台才能吸引最廣大的流動性、獲得最廣大的共識。

這方面比特幣和以太坊就是最好的案例:

一方面美國打算把比特幣作爲國家儲備,而另一方面和美國勢不兩立的我們北邊和東北邊那兩個鄰居也把比特幣作爲重要的金融資產。

一方面全球的建設者們在以太坊上玩DeFi,而另一方面我們東北邊那個鄰居也在以太坊上用DeFi進行各種金融操作。

如果RWA平台和RWA項目是無需許可、抗審查的,先不說它能不能帶來很大的收益,至少我還會對它好奇,對它產生較大的興趣。

但如果像Ondo這樣的平台是未來主流的RWA平台,如果這樣平台上的生態是未來主流的RWA生態,那我對這樣的平台和這樣的賽道連興趣都非常淡了。我更不會覺得這樣的賽道和這樣的資產對散戶有什么特別的意義。

到這樣的平台上參與項目又沒有自由,又要擔心加密資產和法幣兌換的問題,我還不如鏈下去大陸以外的金融機構直接开戶买金融資產。雖然麻煩,雖然也不那么自由,但好歹不存在法律問題,也不用擔心法幣兌換問題。

網上有人認爲因爲這個原因以太坊的賽道比預想中又少了一個,但我恰恰覺得這種“中心化”的賽道根本就不是以太坊的賽道,乃至不是整個加密生態的賽道。這樣的賽道加密技術是不很難和中心化技術競爭的。

加密技術要競爭的賽道一定是面對全球、面對全人類的加密項目。

借此回答另一位讀者的留言:

我依舊堅定地持有以太坊,我對它的信心沒有變。

標題:

地址:https://www.pressbased.com/post/11263.html